2023年初西安提出加快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北跨”不仅优化了西安的空间布局,也让西安“拥河”发展的历史传统得以延续。
提效能优服务 跑出“北跨”加速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跨”的“主战场”涉及高陵区、阎良区、临潼区、西咸新区直管区等渭河北岸各板块,以及渭河南岸未央区、经开区、灞桥区、国际港务区的部分区域。
年初,城市“北跨”发展的“集结号”吹响后,各类资源、要素、工作力量和项目,迅速向“北跨”区域聚集。为了服务“北跨”战略,今年以来,“北跨”各板块在亲商助企、提效能优服务上,跑出了“北跨”加速度。
8月18日,隆基绿能年产20GW单晶硅棒、24GW单晶电池及配套项目在西安经开区渭北新城正式开工。据了解,在项目签约当天,经开区就成立项目推进组,举全区之力保障项目建设。仅用时73天,这个项目就完成了从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的过程,这是“经开速度”,也是“北跨”激情。速度与激情的背后,是西安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成绩。
“办理道路出入口开设手续,以前需要跑规划、市政、绿化多个单位,现在只来一趟政务大厅,连现场勘验,都是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城管局一块过来现场指导,转变太大了!”8月21日,西安英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刘女士在高陵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及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迁移手续时激动地说。
高陵区探索精准高效的“联合勘验”机制,工作人员服务企业上门勘验。
道路出入口开设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必经环节,手续办理涉及多个事项,为助力企业尽快投产,高陵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在收到该公司提交的相关材料后,立即安排专人与申请人对接,详细了解情况后,协调各相关单位共赴现场进行联合勘验,现场进行会商,集中解决问题,审批时限从原来的11个工作日压减至4个工作日,为项目建设争取了时间。
无论是经开区的“精准服务”,还是高陵区的“联合勘验”机制,都以审批环节的“减法”换取群众满意和企业发展的“乘法”,为“北跨”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上门”就出实招 监管无事不扰
太合石油装备(陕西)有限公司是阎良区(航空基地)的一家企业,想要租赁厂房,经办人在航空基地政务服务中心“我要租厂房”一件事专窗提交申请后,项目经理与代办员成为企业的“租赁管家”,从寻求厂房意向到审批手续办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免去了企业多次报审的烦恼。
为了蓄能“北跨”,阎良区(航空基地)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大营商、大服务”区域营商环境一体化格局,特别是把做实做细为企服务,作为推动全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畅通投诉渠道、主动上门服务、监管无事不扰等方面积极作为, “周周上门、月月座谈”为企服务。
在今年的一期“月度座谈会”上,陕西京兆美畅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安威特万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反映,企业厂区手机信号弱,给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带来不便。让两家企业没想到的是,第二天阎良区(航空基地)有关部门就带领区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移动通讯运营商,进行实地查看,第三天相关的通讯运营公司就开始进场测试、施工,优化了站点布局,添置了新设备,不到一周时间,两家企业反映的手机信号弱的问题就得到有效解决。
阎良区行政审批局在西安振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入园需求对接专题会上,对企业相关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助力企业早日生产。
围绕无事不扰、有温度监管,阎良区(航空基地)不断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对企业反映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个别突出问题,区纪委监委深入调查,查处并通报了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印发阎良区(航空基地)规范行政执法检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确定十一项举措重点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针对涉企一次性、低频次行政执法检查,原则上每季度开展一次“联合执法检查”;对涉企高频次行政执法检查实行“备案制”,有效杜绝随意执法、过度执法。
包联队伍“吹哨” 服务部门“报到”
7月27日8:30,西安市临潼区政府机关食堂。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洁如约参加临潼区“政企早餐会”。同时来的还有明圣宫、老母宫等文旅单位负责人,他们受邀与临潼区政府主要领导面对面畅聊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需要的政策支持等。
当天的“政企早餐会”以“助力文旅企业发展”为主题,临潼区营商办、区文旅局、区民宗局等7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与辖区文旅企业以“早餐+交流”的方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听意见、谋良策、解难题、话发展。
“我们需要‘山上山下’共同联手,将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完美融合,打造更好更美的骊山……”高洁在谈到华清池骊山森林公园景区一体化经营时表示做好“旅游+”融合文章,有助于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早餐会上,你一言我一语,“聊”出了问题与症结,“聊”出了合作共赢的信任,也“聊”出了产业发展的同心路。
临潼区人社局前往辖区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百富瑞电子商务中心,送服务入企业。
据了解,临潼区每月召开一次不同主题的“政企早餐会”,搭建政企沟通桥梁,政府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发展难题,对企业提出的诉求建议,逐一梳理,分析研判解决,确保企业反馈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在真抓实干解决问题上,高陵区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在产业园区设立共享法庭、护航“北跨”联络工作站及泾河工业园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结合网格化管理机制,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宣传,用法治护航企业发展。目前,已执行到位金额70余万元,企业合法效益得到极大保障。
阎良区区级领导包联重点企业,包联队伍“吹哨”,服务部门“报到”,目前已深入一线调研78家企业,围绕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用工问题,组建航空基地金融服务团,创新推出“航科数票”,累计帮助企业融资7亿元;建立“航空银晖专家驿站”,104名银晖专家与32家航空产业企业牵手合作,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在今年的一次企业家座谈会上,陕西秦龙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结合企业工业旅游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在相关交通节点设置旅游交通标识牌的需求。第二天,阎良区文化旅游局、区城管局、区住建局、区交通局、区交警大队负责人带队上门,和企业就交通标识牌设置进行了沟通,之后几家区级单位结合企业需求和全区旅游业的发展,又进行了多次的深入沟通和现场查勘,一个月后,全区重要交通节点出现了9处旅游交通标识牌。陕西秦龙乳业集团负责人说:“原本没抱什么希望的建议,没想到一个月就办到位了,一些细节政府考虑得比我更周全。”
历史记载,西周时期,丰镐二京跨过沣河形成 “双子王城”;秦都咸阳“渭水贯都”,形成横跨渭河南北两岸的宏大格局;西汉时期,渭河南岸长安城同北岸五陵邑遥相呼应;隋唐时期,大兴城、长安城居于八水之央。上世纪90年代后,西安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先后向南跨越潏、滈,向东跨越浐、灞,向西跨越沣河。“拥河发展”是西安的城市印记,如今“北跨”更是西安的新机遇。
服务“下沉”政策“上门”,用速度与激情为“北跨”蓄势赋能,西安正在续写历史,创造历史。(记者 张佳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关键词: